资讯动态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到2022年,将集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企业600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未来将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加速器和创新中心。”4月28日,在苏州科技城,一座占地面积143亩,建筑规模为28.4万平方米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开园“起航”。据悉,首批入驻的25家企业总投资额超20亿元,涵盖体外诊断、生物医用材料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方向。

 

“加速器的开园,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生物医药‘一号产业’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建设产业地标的崭新起点。”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区长毛伟表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集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企业300多家,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和平台支撑链。最近,高新区制定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年规划,力争到2025年产值超800亿元,2030年产值超2000亿元,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从孵化器到加速器加速医疗器械产业崛起

 

创业不到3年,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囊括了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第一名”的企业诺一迈尔(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即将入驻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中,从此拥有自己1500平方米的万级及局部百级的洁净区。“这在创业之初,我想都不敢想。”诺一迈尔(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彩说。作为首批25家入驻到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中企业之一,诺一迈尔(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开始快速成长,得益于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的孵化。

 

2009年,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破土动工,这个分南部科研创新区、权威检测和评估机构区、综合配套区,北部产业示范区、医疗器械加速器的产业园,成为当时高新区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核心载体。如此,拉开了高新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春天”。

 

“建园之初,我们就提出,既然是产业园就必须夯实产业基础。”产业园负责人顾海明介绍道。为此,产业园从一开始就聚焦引进产业龙头企业,搭建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构筑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迄今已有国内上市公司鱼跃医疗、中生北控、恒瑞医疗,以及国际行业龙头企业摩根新材料、生物梅里埃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集聚。

 

 随着入驻项目越来越多,这个仅有2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发展越来越受到“掣肘”。在2017年,一个占地面积43亩,总建筑面积约28.4万平方米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应运而生”。

 

事实上,高新区是江苏省“一区一产业”唯一重点支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区域,为加速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近年来,高新区还依托区内丰富的院所平台和创新企业资源,成立了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行业组织,定期组织论坛、研讨、培训、沙龙等多种形式的行业交流活动,扩大行业影响力。同时,建立了北美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中澳“江苏-维州研创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全力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源头。此外,还与东南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建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将在骨骼增强技术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加强行业合作交流,充分对接海外优质创新资源,加速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形成资源集聚、功能集成、形态内涵兼具的品牌优势。

 

“近年来,我们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取得较快发展,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如此,我们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也先后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首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国家“十百千万工程”示范产品基地、国家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方芳说。

 

 一个个荣誉的纷至沓来,也印证了医疗器械产业在苏州西部的加速崛起。

 

“一核多园”助力医疗器械产业多点开花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怎么打造?高新区不仅将目光盯在产业的集聚上,还将目光积聚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上,构建了“一核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以苏州科技城为核心,依托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充分发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创新资源,在枫桥街道、浒墅关经开区、狮山横塘街道等地建设多个“产业园”发展特色产业载体,如此形成了“一核为主,多园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

 

这几日,在枫桥街道,一座建筑面积为5.8万平方米,计划于2020年6月投入使用的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产业园一期项目已进入整装阶段。“小镇产业园一期载体都用完了,现在很多项目在等载体。在公司办公的地方,我们还腾出了3间办公室,供3家公司临时办公。未来,等产业园项目二期建好,可能会缓解目前的窘境。”苏州白马涧生命健康小镇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东感慨地说。

 

早在2017年,高新区就在枫桥街道,以基因产业为特色,以生物技术研发为核心,以智慧科技医疗为引领,以器械制造和健康管理为支撑,布局打造健康大产业,着力打造了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特色小镇和健康产业聚集区。如今,经过3年的打造,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产业园已经引入了东劢医疗、安酷生物、中欧创新中心、中日康养机器人等18个国际领先、行业顶尖的优质企业。

 

事实上,为了助力打造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高新区还在浒墅关经开区,单体投资总额达50.2亿元的阳山生物医药创新基地正在建设中,这个占地面积达202亩的基地,将入驻梅里埃体外诊断试剂、长光华医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等3个项目,仅梅里埃体外诊断试剂、长光华医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2个项目,预计达产后首年产值将破12亿元、税收超1.9亿元。

 

在狮山横塘街道,未来还将以中成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等为主要方向,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智慧医疗产业集群。

 

“目前,高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核为主,多园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相信通过引导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领域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创新要素集聚发展,未来,会发展为若干个产业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陶冠红说。

 

“六链融合”打造医疗器械产业最优产业生态

 

“高新区将抢抓苏州市将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来打造的契机,切实担负起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两核’之一的职责使命,进一步集聚资源、集中政策,攻坚克难,勇争一流,坚决为苏州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扛起‘高新作为’、贡献‘高新力量’。”毛伟表示。

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描绘,接下来怎么实现?高新区给出的路径是积极打造最优产业生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强化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资源链、要素链“六链”融合发展,集聚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对此,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内企业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博翎深有感触。创业不到3年,心擎医疗已完成全国第一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工程样机,完成GLP大动物实验并取得预期效果。并已获得超4000万元两轮风险投资,研发成果预计今年年底进入临床。“可以说,我们的快速发展与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生态息息相关。高新区在资金、场地、金融等各个方面提供了相应扶持。国外的同行要走到这一步,至少要花上七八年,我们只花了3年。他们都说,这是不可思议的,简直是一个奇迹。” 徐博翎告诉记者。

 

正如徐博翎所说,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离不开高新区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在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创新平台、孵化平台、服务平台、载体平台在内的产业生态圈,为“心擎医疗们”的茁壮成长厚植沃土。在创新平台搭建方面,高新区已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人才、设备、技术多要素集聚,为入驻项目企业注入持续创新活力。在孵化平台设立方面,高新区已有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国仟创新医疗科技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注册申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全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同时,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内还集聚了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学中心、苏州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走路不到3分钟,就能得到最专业最全面的服务。”徐博翎说。

 

  强大的“产业链”不断推动着高新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特色产业迈向新的台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高新区已集聚医疗器械企业300余家,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和平台支撑链。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0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上市企业投资项目10个;拥有各类专利1054项,其中发明专利415项;拥有商标852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二类371个、三类109个,FDA认证37件,CE认证16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