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日丨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持续优化,系列惠企政策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2-06-28

次浏览

点赞

收藏

转发

6月27日,第6个“中小微企业日”到来。“中小微企业日”由联合国设立,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小微企业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并呼吁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等问题。记者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处获悉,近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持续优化,并已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推出创新金融货币政策,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精准性

我国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6年,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规划 (2016-2020年)》,着力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2020年后,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持续加大金融资源配置力度,不断为中小企业“输血供氧”:一是推出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二是推出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三是推出40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四是推出400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五是推出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这5项政策直达工具有力引导了金融机构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持续为中小微企业增信降费分险

据了解,抵押物不足是制约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因素,通过融资担保为中小微企业增信分险是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准公共产品” 属性;2018年,我国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建立起以省级再担保机构为核心、以股权投资和再担保业务为纽带的统一担保体系;2021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7542.15亿元、企业户数72.49万户,同比分别增长78.63%、164.69%,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82%。随着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融资担保也逐渐向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倾斜。

拓宽多元资本市场渠道,满足中小微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

近年来,为了打通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面对的多元化市场通道,有关部门着力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新三板改革,成立北京证券交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增强了对硬核科技企业、成长型创新企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打通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多元化市场通道。

二是政府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扎根各地服务中小企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代表的政府投资基金带动更多股权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有效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三是积极开展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上市服务,鼓励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创新实力突出的优质中小企业加快对接资本市场。

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深入挖掘中小微企业自身价值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信用信息的共享整合,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一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深度挖掘各类运行数据资源价值。

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 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各类信用信息平台作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深化大数据应用、支持创新优化融资模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

三是建立良性贷款长效机制,央行发布《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明确要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会贷的水平。

四是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拓宽小微企业覆盖面。加快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丰富特色化金融产品,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货款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逐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已经呈现出“增量、降价、提质、扩面”的显著效果。下一阶段,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将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持续提升融资能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机构也将着力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的治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对接金融机构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