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碳预算管理制度研究课题遴选公告

发布时间:2025-04-24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政策主题:监督管理

点赞

收藏

转发

南京市碳预算管理制度研究课题遴选公告

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探索碳排放双控管理体系新路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研究构建南京市碳排放预算管理体系,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就“南京市碳预算管理制度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遴选专业研究机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委托单位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课题内容

(一)课题名称

南京市碳预算管理制度研究

(二)研究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我市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及产业结构发展定位,探索通过构建碳排放预算体系助力高质量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的南京的发展新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启碳排放双控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南京新实践。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南京市碳预算管理制度研究》研究内容

1、基于南京市能源消费基础,厘清“十四五”期间南京市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情况,开展南京市碳排放核算及现状评估,并重点核算能源活动及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市产业能耗与碳排放关联性及碳排放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2、设计碳预算管理制度框架,结合国家政策要求、国内外先行城市经验、南京市工作基础和目标需求,科学预测南京市“十五五”碳排放空间,探索设定碳预算分解目标或方案,建立南京市碳预算管理体系实施内容框架;

3、碳预算管理制度与部门间政策协同机制研究,包括现有能源、产业、环境等政策;

4、提出“十五五”期间南京市碳预算管理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

(三)经费预算

不超过8.3万元,包含可能发生的差旅费用。

(四)完成时限

2025年11月30日前

三、申请条件

(一)申请单位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新型智库,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和相关工作经验,应精心组建项目组,对项目组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负责,并能够保证项目成果按期提交。

2.课题组负责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资格。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课题开展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实质性工作,不得挂名,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包课题。

3.课题组人员结构及专业配置须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综合素养与课题内容相适应。

4.课题开展必须牢牢把握课题研究要点,确定研究框架,突出研究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研,着重分析深层次问题和原因,切实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举措,课题成果须形成调研报告,并在南京市委主要内参发表。

5.申报单位能够与课题委托单位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机制,定期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接受委托方的质询。

四、相关事宜

(一)申报期限

2025年4月24日—2025年4月30日

(二)资料报送

课题申请单位应根据自身研究优势选择课题,认真如实填写《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研究申请书》,一式5份。纸质版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请于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18:00前邮寄达或送达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环处,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三)课题遴选

申报单位达到3家或以上,委托单位将组织评审小组,对申请单位从研究方案的针对性、科学性、深入性、可操作性以及课题组的团队实力、前期工作基础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择优遴选。未达3家单位申报的课题,委托单位将按规定另行处理。

(四)知识产权

课题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有,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公开发表或出版。

(五)开题及签约

承担单位接到遴选结果通知后,须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课题开题汇报,正式确定课题方案和相关事宜,并尽快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

(六)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江东中路265号新城大厦18楼1855室,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环处

邮编:210019

联系人:王建军

电话:025-68789490

电子邮箱:wxjinabc@163.com

 

附件: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研究申请书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24日

 

附件: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研究申请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