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大的底气是有中央的领导和支持,有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有8500万敢拼实干的江苏人。工作人员在南通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先进封装生产线上忙碌2023年1月,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江苏要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要主动承担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必须聚焦数实融合,以数字技术的新引擎,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广杰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
2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月持平。这是LPR自2022年8月份下降之后,连续6个月维持不变。专家表示,多重因素促使本月LPR维持不变。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2月1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75%,维持不变。LPR在MLF基础上加点而来,MLF维持不变,LPR下降的可能性较小。近期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措施已经出台,各地因地制宜加快优化调整住房信贷政策,其效果正在显现,部分地区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经低于4%。因此,当前可能并不是调降政策利…
央广网北京2月16日消息 2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负责人毕开春在会上表示,工信部协同推进质量强国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一是指导企业牢固树立先进科学的质量观。建立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是制造出来的,是依靠实验测试来保障的理念,推动企业把质量工作落实到研发生产经营全过程,持续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是强化重大…
1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8.9,比上月回升1个点。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今天(15日)发布,1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8.9,比上月回升1个点,扭转了去年初以来持续震荡下行态势,上升幅度达到近两年来最高。其中,分项指数和分行业指数均全面回升。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1月份8个行业指数均上升,特别是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上升明显,分别比上月上升1.7和1.8点,升幅最大;工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止跌回升;建筑业指数由平转升;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
据工信部2月13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于近期赴天津、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展工作调研,了解各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情况。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各地相关举措后发现,近期,纾困中小企业政策措施不断出台,聚焦企业成长的服务措施常新,助企政策持续加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主体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促进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敏锐,支持其发展有助于促进内循环,释放消费和内需潜力。 …
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近日发布的多项数据都显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出现改善,企业发展信心开始回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昨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8.9,比上月回升1个点,扭转了去年初以来持续震荡下行态势,上升幅度达到近两年来最高。其中,分项指数和分行业指数均全面回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加之春节消费回暖,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大…
2月10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3%、稳居全国首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6.4、连续八年全国第一,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去年34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2022年江苏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十四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2022年江苏工业生产承压向稳,发…
2月13日,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学习传达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心主任许迎春主持会议。会议全文学习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爱勋所做的工作报告,研究部署贯彻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谋划下一阶段主要工作。许迎春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朱厅长强调的2023年七个方面重点任务,把中心重点工作统一到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安排部署上来。要明确任务、研判形势、认真谋划,全面深化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搭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切实推进“数实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