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解读】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助力江苏制造业升级

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助力江苏制造业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并指出:“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竞争方式升级等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这对劳动者提升能够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力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制造业技能根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为如何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助力江苏制造业全面升级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

当前,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我国是唯一41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1/3,已连续12年全球居首。江苏省拥有40个工业门类,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3.3%,规模与产值“相得益彰”,已达成两个“第一”:制造业集群规模全国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国第一。为进一步夯实制造业的发展基础,江苏省出台了《 “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把目标定位瞄准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实现创新高水平、制造高效率、供给高品质,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上。

在江苏制造业长远发展的蓝图中,高技能人才队伍是一股重要的协同力量。目前江苏技能人才总量14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0万人;近三年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436万人次,其中新型学徒制9.2万人;现有技工院校110所,在校生近26万,每年向制造企业开展技能培训40万人次,技工院校已与1798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江苏省将严格按照《方案》的系列工作部署,以制造业发展为焦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着力“三个聚焦”,积极落实建设国家技能根基工程的培训基地、制定制造业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在制造业推行中国特色新型学徒制、加强制造业高技能领军人才选拔评聘、推进制造业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制造业品牌职业技能竞赛等重点举措,优化江苏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聚焦江苏制造“产业航母”,重点纾困优服务。围绕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链发展战略,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目标,精准对接优势产业链和卓越产业链制造企业,组建“千人千企服务团”,及时提供培训政策咨询、项目对接和经办指导等便企惠企服务;充分发挥技工院校技能拓展主力军作用,开展“百校千企万岗”的“助企送工”专项活动,对接重点,精准纾困。

二是聚焦培训质效,完善机制优保障。调整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结构,适度加大补贴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就业培训上岗率、创业培训合格率、职工培训稳岗率监测评估机制,进一步优化培训方式、优选培训课程、提高补贴性培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技工院校主力军作用,积极面向制造业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主动对接缺工严重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结合专业培养要求,统筹安排技工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重点保障制造业发展。

三是聚焦数字化转型,数产融合优载体。作为制造业规模全国最大的江苏省,产业数字化需求巨大、空间巨大、潜力巨大,将加快促进数字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努力建设“数产融合第一省”。以提升制造业数字技能为目标,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突破原有技能体系的边界,在制造企业优先推行新八级工制,面向制造业新招用职工和转岗员工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储备性技能培训,推进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数字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试点数字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等载体建设。

当前,技术工人已成为深度推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强化技能人才培训、评价、竞赛、激励等多举措优化融合,是汇聚技能之光,保障产业发展的历史任务,也是光荣使命。面对制造业的产业链整体升级,江苏技能人才厉兵秣马,砥砺前行。